盛夏时节,中山火炬开发区濠头河畔,碧波荡漾,岸边栈道上,村民们或散步赏景,或静坐休憩,一派惬意祥和的水乡景象。
2025 年 7 月 10 日至 8 月 26 日,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“智汇炬流” 实践团,以广东省 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 为行动指引,化身 “河网数字卫士”,走进联富社区濠二小区。他们将物联网、AI 算法等专业技术与青春力量深度融入基层治水实践,创新推出 “智能监测 + 党建共建 + 民生服务” 的组合模式,为这片水乡精心编织起一张 “家门口的智慧防护网”。
在中山火炬开发区濠二小区的河畔,曾令人头疼的 “孩子攀爬护栏、违规钓鱼” 问题,如今迎来了全新解决方案 —— 实践团打造的河网数字一体化治理系统,凭借 “党建 + 科技” 的强大力量,为河道装上 “智慧大脑”,日夜守护着水乡的水清岸绿。
这套河网数字一体化治理系统绝非 “花架子”,每一项功能都精准切中基层治水的痛点难点,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:
AI 危险行为识别模块:具备毫秒级捕捉能力,能精准识别人员攀爬护栏、靠近警戒水域等危险动作。在六月的一个暴雨天,系统敏锐发现两名儿童在河边玩耍,仅 1 分钟就将预警信息推送至社区管理员手机,同时联动岸边智能音柱,循环播报粤语提醒,及时化解了潜在危险。
虚拟水尺监测功能:无需铺设实体水尺,通过摄像头识别河岸标记即可完成水位测量。即便在中雨、大雾等复杂天气条件下,测量误差也能控制在 ±1 厘米以内。治水办借助该功能,提前 3 小时预判出濠头河的涨水趋势,为及时开闸调度赢得了宝贵时间。
环境监测算法:水面漂浮物、岸边垃圾都逃不过它的 “火眼金睛”。该算法能自动统计垃圾的位置和数量,并生成详细的清理清单推送至保洁队。如今,濠头河的保洁效率较以往提升了 40%。
这场智慧巡河实践,从起步阶段就深深烙印着 “红色基因”。学校光电信息学院党总支与联富社区濠二小区党支部紧密携手,将党建共建的 “支点” 搭建在治水一线。
联富社区党支部书记郑结荣带领实践团成员沿着河畔边走边介绍:“过去,这条河道黑臭问题严重,是党员先锋队主动带头,开展清淤护岸工作,才换来了如今这样良好的水环境。” 而村民陈先生一句 “就怕孩子靠近河边” 的担忧,更让实践团的师生们坚定了运用技术守护河道安全的决心。
党团骨干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成为数据采集工作的 “排头兵”。他们不畏辛劳,清晨奔波于河道各处测量水质,正午顶着烈日记录水流速度,黄昏时分仔细排查河道淤积情况,雨天则重点紧盯排污口。在 14 天的时间里,累计采集到 3000 余组有效数据,精准找出了排污盲区、生态修复滞后等 6 类治理痛点。
每当夜幕降临,河畔的临时党小组会便热闹起来。“怎么用技术代替人工巡河?”“如何让预警更快更准?” 大家围绕这些关键问题各抒己见、热烈讨论,最终确定了 “AI 智能监测” 的发展方向 —— 成功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技术攻关的 “加速器”。
“红色匠心” 体现在每一个技术细节之中。学校光电信息学院教师支部书记刘振兴带领团队,践行 “党旗插在项目上” 的理念,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:
党团员分组实行 24 小时值守,确保物联网设备稳定运行,保障数据采集的完整性。
成立 “党员标注突击队”,精心构建起包含 7 大类 32 小类的标注体系,仅危险行为就细分出 “攀爬、涉水、垂钓” 等子项,人工标注一致率超过 95%。
推行 “党员责任岗” 制度,采用 “AI 初筛 + 党员复核” 的双重审核机制,将数据误差率控制在 0.5% 以内。
该系统后续会与开发区水务平台进行业务对接,能将水位、预警等重要数据同步共享给治水办、社区、企业等相关单位,真正达成 “数据一次采集,多方共用” 的高效协同模式。
现阶段,AI 大模型巡河方案已进入测试阶段。按照计划,9 月初将集中力量攻克数据库审计、跨部门对接等难题,未来还拟新增 “非法船只识别”“泵站设备故障预警” 等功能,进一步完善系统性能。
正如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光电信息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龙所说:“党建引领是根,服务群众是魂。” 接下来,“智汇炬流” 实践团将持续深化校地共建,为更多青年学子搭建实践平台,让他们在 “行走的思政课” 中锤炼本领、增长才干。同时,继续运用数字技术为中山河网织密 “防护网”,让智慧巡河的 “红色实践”,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中浓墨重彩的青春注脚。( 通讯员 刘振兴 蔡美婷 )
热图推荐
生育率回升背后:广州长泰医院与远大慈善的公益力量
广东省宋庆龄基金会与广东省出版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
越秀IFC国金天地开业,打造武汉首个元宇宙潮流艺术季
广州警方:夏夜巡查抓获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504人